集团重点报道:风电场的破局者与造梦人—— ——记90后先锋杜少博 |
|
|
|
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,一排排百米高的白色风车正以每秒8.5米的转速切割时光,有这样一位青年,他扎根工程一线,用创新破解技术难题;他勇拓新兴市场,以担当开辟发展新局;他革新管理体系,靠智慧激发团队活力。他,是木垒50万千瓦风电项目部项目经理,是一名“90后”党员,用奋斗的青春书写着新时代电建人的华章,他以创新为笔,以担当为墨,在戈壁滩上勾勒出新时代电建人的奋进图景。作为河北工程公司新生代管理人员兼木垒50万千瓦风电项目经理,杜少博用八年时光完成了从技术员到管理者的蜕变,在"双碳"战略的浪潮中谱写着青春华章。 科技领航:突破边界的攀登者 “技术突围没有捷径,唯有持续创新。”这是杜少博在技术攻坚中坚守的信条。在技术中心担任“双碳”主管期间,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,牵头组织编制了《“智慧+”微网节能减碳科技示范园区方案》,他与团队攻克技术壁垒,日夜鏖战查资料、访专家,最终方案获国资委“双碳”案例三等奖,成为行业标杆。2024年,以“硬核科技”“做优技术”推动项目提质增效,他构建起西北公司设计技术专家库、技术标编制小组、科技创新攻关小组、专项方案审核专家组,完成科技课题查新16项、发布外部论文18篇、上报集团工法1项、上报企业级工法6项、上报企业级论文19篇、上报实用新型专利4项,发现和挖掘了多名优秀技术人才,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获取能力较去年获得较大提升。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他更是敢为人先。引入链工宝、海康威视等数字工具,推动农民工安全教育线上化、危大工程监测智能化;打造“移动云空间”,实现9400余次文件高效协同,永清管线智慧工地项目入选公司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。年度技术优化累计降本186万元,见证着这位青年工程师的科创突破。 拓荒破局:新兴赛道的开拓者 市场如战场,需要敏锐的洞察与果敢的决策。在开拓新兴业务时,杜少博展现出超前的战略眼光。他主导编制《新兴业务市场发展规划》,带领团队挺进抽水蓄能、海水淡化、压缩空气储能、地热供暖等前沿领域。临城抽蓄项目推进中,面对复杂的前期调研和激烈竞争,他白天组织设计院跑现场勘地形,晚上研政策谋方案,最终以“技术+服务”双优势敲开市场大门;唐山海淡项目开发时,他创新提出“资源循环利用”模式,赢得地方政府高度认可。 管理革新:团队赋能的掌舵者 从技术专家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中,杜少博以"制度筑基、人才强企"为理念,构建起"指标-考核-责任"三位一体管理体系。他主导修订23项管理制度,推行项目全周期数字化管控;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,一线员工收入差距合理拉开阶梯;创新"导师+项目+竞赛"人才培养机制,35场专项培训、17名属地化成熟人才的引进,让团队始终保持创新活力。 “管理不是管束,而是激活每个人的潜能。”一位年轻技术员感慨:“杜总总能发现我们的闪光点,他的信任让我们敢放手去闯!” 党建铸魂:红色基因的践行者 作为机关党支部书记,杜少博始终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。他打造“冀望西北,筑梦未来”党建品牌,组织“清风家书”“社企联建”等30余场特色活动,让党旗飘扬在项目一线。2024年,西北公司荣获社区“优秀单位”称号,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。在党纪学习教育中,他带头讲党课、签承诺,用“廉洁立身”的正气感染团队。“党建不是口号,而是凝聚人心的力量。”一位老员工评价道,“跟着杜总干,心里踏实!” 戈壁花开:奋斗者的人生注脚 九载春秋,从朝阳热电项目的技术员到执掌一方的管理者,九年时光,杜少博的足迹跨越山海。有人问他:“这么拼值得吗?”他指向西北戈壁中崛起的电厂:“你看,每一片风叶都刻着我们的名字,这就是答案。” 如今,他依然奔波在一线:晨曦中与团队研讨技术方案,深夜里伏案修改管理制度,节假日奔波于现场……他用行动诠释着“干净立身、担当有为”的初心。正如大漠中倔强生长的骆驼草,杜少博以创新为刃、以奋斗为犁,在时代的答卷上,写下属于青春的最美注脚。 |
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