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山披“银甲” 绿电送“南方”—— ——河北工程公司紫云光伏项目并网发电纪实 |
|
|
|
从空中俯瞰紫云县猫营镇境内,2600亩的“银甲”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猫营镇内的青山上闪耀着灿烂的光彩。2025年3月31日,河北工程公司承建的大唐紫云光伏项目顺利完成全容量并网,面对地质条件恶劣、工期紧张的双重考验,河北工程公司紫云光伏项目团队没有丝毫退缩,凭借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,不仅成功让光伏板在山巅熠熠生辉,更在与山火、楼火的较量中,守护了一方安全;还铺就近5公里惠民路,助力乡村振兴。 破解复杂地质 光伏落地30°陡坡 “这样的地质条件,咱们真能干成吗?”紫云光伏项目建设初期,项目团队中时常弥漫着这样的疑问与顾虑。项目经理马腾超首次接触光伏项目施工,可每次与职工谈话,他都语气笃定:“只要用心,就没有干不成的事!”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猫营镇境内的紫云光伏项目,占地约2600亩,装机规模直流侧132兆瓦,光伏厂区交流侧装机99.9兆瓦,通过4回35千伏集电线路接入新建猴场110千伏升压站。项目位于山谷陡坡,坡度普遍超30°,地质坚硬、地形复杂,局部地势落差极大,给光伏组件的布置与安装带来了巨大挑战。但这并没有难倒马腾超,他说:“项目地质条件恶劣,场地内山石坚硬且体积庞大,我们采用了山体爆破、人工钻孔、无人机运输等技术,解决这些问题。”为便于材料运输,还得在山地开辟运输道路,仅光伏组件运输就需多种方式协同。项目参建各方在实践中摸索,逐一攻克施工难题,通过增加灌注桩直径与深度,成功克服了山体地形和陡坡带来的重重困难,有力推动工程进展。 困难多,工期紧,加之雨水频繁,参建各方“争分夺秒抢时间”,项目部倒排工期,紧抓“节点”,不放过任何一个利于施工的好天气。“小雨不停、大雨进棚”,全力保障施工进度。青工韩博雄回忆:“只有看到越来越多光伏板安装到位,我心里才踏实。” 作为项目经理马腾超常常坚守至深夜,整个工期几乎未曾睡过安稳觉。他经常说,干就干好,今日事今日毕,只要我们坚定信心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 建设期间,面对山区气候恶劣,云雾多、降水丰、湿度大,影响光伏组件电气性能和光伏支架防腐性,项目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攻克雨季施工难题、抵御山区大风。在施工过程中,项目部严格把控安全与质量关卡,全力保护光伏组件和支架。一方面,着重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,监督工人必须佩戴五点式安全带作业;另一方面,通过设置地锚对施工设备及人员进行固定,以此降低恶劣天气带来的安全风险,确保项目建设安全、有序推进。项目全员挂图施工、照表作战,以“关关难过关关过”的态度,用实际行动兑现对业主的承诺。2024年6月28日,紫云县猴场农业光伏电站升压站带电成功。8月2日完成首批20兆瓦并网工作,11月1日完成第二批光伏单元并网,2025年3月31日如期完成全容量并网工作。项目全容量投产后,每年可为电网提供1.31亿千瓦时清洁电能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0.86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.97万吨,可节约大量淡水资源,改善大气环境。对电力能源结构优化、保障民生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。 淬炼安全底色 山火、楼火两度考验 在紫云光伏项目并网的冲刺阶段,每分每秒都如金子般珍贵。2025年3月26日,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打破了项目现场的忙碌节奏,附近村民在田间焚烧秸秆,不慎引燃荒草,在大风助力下,星星之火瞬间化作燎原之势,沿着山势迅速蔓延,朝着光伏项目区逼近。 “不好!山火来了!”项目安全负责人陈立阳最先发现火情,他用对讲机通知项目部全体职工,“火势很大,正往咱们这边烧,速度非常快!”马腾超的心猛地一揪,他深知一旦山火侵入光伏区,不仅会损毁现场的设备,对当地生态环境也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。 马腾超当机立断,立即下达指令:“启动火灾应急预案,全体人员集合!” 刹那间,警报声在项目区上空尖锐响起,工作人员从各个岗位奔向指定地点,与山火的战斗旋即展开。山火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,仿佛一头咆哮的猛兽,让人难以靠近。滚滚浓烟中,炽热的气流如刀割般划过脸颊,大家按照预定方案,拿起灭火器,扛起铁锹,提着水桶,争分夺秒地冲向火灾现场。 “大家注意安全,保持距离!”马腾超一边指挥,一边身先士卒,带着一组人冲向火势最凶猛的区域。现场火光冲天,大风裹挟着火星四处飞溅,稍有不慎,就可能被大火吞噬。他们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默契的配合,用灭火器、铁锹等工具,在山火与光伏区之间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。经过近两个小时扑救,山火终于被扑灭,马腾超紧绷的神经仍未完全放松,脸上还残留着烟熏的痕迹,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。他望着被烧焦的土地,心中五味杂陈。微风吹过,带着熟悉的焦糊味,瞬间将他的思绪拉回到去年。2024年6月1日,紫云光伏项目部附近的居民楼油烟机烟道突发火情,火势迅猛,给周边居民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潜在的生命安全威胁。面对这一紧急情况,项目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组织人员携带专业灭火设备奔赴现场。项目部人员与附近居民的紧密合作,火势迅速得到控制。“幸亏项目部的年轻人们来帮忙,控制住火情,不然火越烧越旺后果可想而知”,附近居民纷纷感叹。 面对突发火情,项目部年轻人们反应特别快,他们一点儿不慌乱地开始灭火,冲在危险第一线,成功化解危机,赢得了附近居民的高度赞誉。“保护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,我们义不容辞。”在这场山火中,同样的使命感驱使着每一位成员,面对危险毫不退缩。两次火情的成功处置,使得紫云光伏项目部的应急机制愈发成熟,守护一方安全的信念,也在一次次考验中愈发坚定。 光伏架绿梁 铺就惠民路 紫云光伏项目历经两年的攻克难题,不仅竖起了一片片熠熠生辉的光伏板,更铺就了一条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,用行动诠释“绿色发展,惠及民生” 的理念。 两年来,猫营镇新寨村、大河村、普卡桥村的交通状况揪紧了项目团队的心。通往光伏区的必经之路,常年饱受雨水冲刷,缺乏维护,多处路段坍塌,道路坑洼不平。“一下雨,这条路就泥泞不堪,根本没法走。”张大爷皱着眉头,无奈地说道,“去耕地时,人和牲畜都得小心翼翼,稍不留神就会摔倒。”村民的抱怨声,项目团队成员听在耳里,记在心里。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,项目团队迅速行动起来。马腾超在动员大会上郑重强调:“修路不仅是为了保障项目顺利推进,更是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。”随后,团队精心制定修路方案,施工期间,挖掘机、装载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....... 经过不懈努力,近5公里的道路焕然一新。平坦宽阔的新路不仅打通了光伏项目建设的“动脉”,确保施工物资运输和人员通行顺畅,更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。“现在去耕地方便多了,车子能直接开到地头。”大河村的王大哥满脸笑容,高兴地说,“多亏了项目团队,给我们修了这么好的路!” 这条修缮一新的道路,是紫云光伏项目助力地方发展的生动写照。雨后的阳光映在一片片光伏板上,折射出耀眼光芒。山上一望无际的蓝色“海洋”与蓝天近乎融为一体,承载着电建人践行“双碳”战略目标的使命,它以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0.86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.97万吨的有力数据。项目的建成为安顺市提供清洁、可再生的电力资源,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更对安顺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,推动了安顺市光伏产业的发展,促进农民增收,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,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。 |
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